服務熱線
0755 - 2919 5095
時間:2025-10-24?????編輯:交通信號燈?????瀏覽:0
我廳制定了行政規范性文件《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出行服務保障規范》(以下簡稱《服務保障規范》)。現就文件制定的相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服務保障規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出行服務具有公益屬性,核心是保障人民群眾日常基本出行,其健康穩定發展關乎民生大計,是城市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和根本保障。近年來,一方面,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因素影響,加上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以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公眾出行習慣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公共汽電車客流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國家油補政策調整后,地方補貼難以及時補位。在雙重壓力驅動下,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經營困難,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因此亟需通過引入市場化機制和企業自主創新來緩解財政負擔,確保基本公共出行服務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為貫徹落實《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和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出行服務可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需求,結合我省實際起草制定《服務保障規范》。
二、《服務保障規范》制定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
《服務保障規范》制定的主要目的:根據地方財政保障能力合理界定城市基本公共交通的邊界、范圍和服務要求,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的前提下,以市場化手段解決人民群眾高品質、個性化出行,確保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財政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動態優化基本公交服務范圍、開行定制化公交和鼓勵企業降本增效,增強行業自身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服務保障規范》制定的任務:一是明確基本公交出行服務定義。二是明確基本公交的服務范圍和發展原則。三是明確基本公交規模、范圍、線路的確定。四是明確基本公交要求。五是明確服務監督和保障機制。
三、《服務保障規范》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務是如何界定的?
依據《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出行服務(以下簡稱“基本公交”)是指按照《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第二條規定,利用公共汽電車為公眾提供的基本出行服務。城市公交定制化出行服務(以下簡稱“定制化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在保障公眾基本出行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定制化出行服務,可以實行市場調節價。基本公交票價實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以適應地方財政變化。
四、《服務保障規范》對基本公交服務范圍是如何明確的?
明確基本公交主要服務于城市建成區和重要交通樞紐;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財政保障能力,可將服務范圍延伸到產業聚集區和人民群眾出行需求較大的其他地區;政府財政預算可承擔的,基本公交可覆蓋整個行政區域,實行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基本公交可結合需求實際、財政保障能力等情況動態優化。當地方財政支持不足時,優先保障核心區域,并通過定制化公交補充覆蓋,以推動整體可持續發展。
五、《服務保障規范》對基本公交的發展原則是如何明確的?
一是應當堅持基本公交的公益屬性,確保基本公交可持續運營。
二是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年度基本公交本級財政預算,確定基本公交供給及服務要求。在本級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鼓勵優化資源配置,引入市場機制以維持運營可持續性。
三是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保障基本公交的延續性。基本公交供給及服務要求發生變動的,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告,做好解釋工作,并提供替代性城市公共交通服務。
四是鼓勵各地結合人民群眾出行需求加大對基本公交發展的土地、財政、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
六、《服務保障規范》對基本公交的規模、范圍、線路的確定程序是如何明確的?
一是明確要按照財政預算編制周期,根據當地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結合本年度財政預算和基本公交運行情況對當地基本公交所需的車輛數、車型結構、線網布局及基礎設施提出調整方案,制定下一年度當地基本公交發展計劃。
二是明確要根據批準執行的基本公交年度財政預算,按照下一年度當地基本公交發展計劃,明確服務供給及要求,與企業簽訂服務協議,并向社會公開相關服務計劃或具體線路調整內容。基本公交線路實行清單化管理,并向社會公開,動態調整。
三是明確城市公交企業要根據簽訂的服務協議為社會提供基本公交保障。
四是明確需要新開基本公交線路的相關要求。年度基本公交服務協議原則上不作調整。需要新開基本公交線路的,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可以向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書面建議。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結合建議及當地公交補貼政策和機制,可對年度基本公交協議作相應調整或納入下一年度基本公交協商范圍。
七、《服務保障規范》對基本公交的要求是如何明確的?
(一)納入基本公交線路的條件。一是必須符合開行區域要求;二是客流強度應當達到基本標準;三是納入財政預算保障。
(二)基礎服務相關要求。一是在覆蓋范圍上,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特大型城市的建成區,基本公交及城市軌道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原則上應達100%;珠海、中山、江門、惠州4個城市的建成區,基本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不低于80%;其他地級市的建成區,基本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不低于60%;縣級城市的建成區,基本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不低于50%。二是在保障對象上,重點保障城市居民通勤、通學、重要交通樞紐集疏運等基本出行需求,同時按照當地城市人民政府相關政策為殘障人士、老年人、未成年人、學生、現役和殘疾軍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優惠或優待服務。三是在服務頻次上,最低要求基本公交線路高峰時段滿載率不超過80%前提下,發班間隔原則上不大于30分鐘/班,其他時間原則上不大于60分鐘/班。四是在服務時間上,要求首班車不宜晚于一般上班時間前1.5小時,末班車不宜早于一般下班時間后2小時。
(三)服務范圍拓展順序。當財政預算不能滿足基本公交全域覆蓋的情況下,應當按照以下順序依次滿足相應的出行需求。首先是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港口等城市對外交通樞紐和建成區內的學校、醫院、政府等公共服務場所及主要居住聚集區、就業集中區;其次是建成區內重要商圈、旅游景點、會展會議中心等區域。
(四)定制化公交銜接。一是基本公交與定制化公交是雙軌發展機制。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出行服務堅持公益主導,并適當引入市場化機制開行定制化公交,保障基礎出行網絡不受影響。明確基本公交的票價優惠政策不適用于定制化公交,各地將公交優惠政策擴大到定制化公交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二是基本公交與定制化公交順暢銜接機制。對于原有出行線路,基本公交不能覆蓋,需開行定制化公交替代的,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需提前向社會公示說明原因。定制化公交票價也可由當地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城市公交企業及公交服務需求方共同協商制定。三是基礎設施共用機制。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降低定制化公交成本,明確定制化公交在場站設施、路權、信號控制、標識指引等方面與基本公交享有同等待遇。
八、《服務保障規范》對服務監督和保障如何明確的?
(一)建立基本公交的成本核算機制。明確要在當地現行的公交成本核算機制基礎上建立完善基本公交成本核算機制。同時,將基本公交和定制化公交嚴格區分,確保財政預算資金合理、合規、高效使用。特別是在地方財政支持不足時,此機制有助于優化資源分配,推動企業通過市場化手段補充資金缺口。
(二)建立基本公交乘客滿意度調查制度。一是要求運營企業應當建立服務質量社會監督機制,暢通公眾服務監督渠道,多方收集乘客的投訴并及時作出處理。二是運營企業按要求將相關運營數據和信息上報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三是要求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建立乘客滿意度調查制度,調查結果作為對城市公交企業運營服務質量評價依據之一;加強對城市公交企業投訴情況進行監督和處理,督促企業及時辦理收到的投訴。
(三)鼓勵城市公交企業通過降本增效提升基本公交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范圍。要求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引導轄內城市公交企業創新服務方式,摒棄“等靠要”思想,主動作為。在不改變公交設施功能性質、不減損公交乘客利益,保證公交基本服務不受影響情況下,通過優化公交線網資源、開行定制化公交、對外開放充電樁和社會停車、既有或新增用地綜合開發、公交場站改造太陽能發電、客貨郵一體化發展等多種方式,增加收入來源,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同時,督促城市公交企業優化車型結構和人員結構,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實現降本增效目的。
信息來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