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 - 2919 5095
時間:2025-10-17?????編輯:交通信號燈?????瀏覽:0
2025年10月16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5 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向全球行業同仁宣告:中國率先踐行的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路線,已完成十大功能場景攻關,為自動駕駛安全與商業化打通關鍵路徑。

李克強表示,“車路云一體化”包含交通信號燈信息服務、交通事件信息預警、協同式弱勢交通參與者避撞、協同式自動緊急避撞、協同式車輛匯入匯出、交通管控信息服務、特殊車輛信息預警、車輛感知信息共享服務、協同式智能泊車引導、車輛編隊行駛等十大場景,以功能場景支撐智慧公交、無人配送、智慧出行乘用車、城市物流、公路物流、智慧環衛、智能充放電和數據閉環與增值服務等八大應用系統商業化落地。
車路云一體化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交通系統的系統性底層變革。李克強在發言中提出的兩大核心隱喻,精準闡釋了此項技術路線的創新內核:“通過復雜系統工程設計,將智能路側終端感知能力與云端高算力優勢賦能智能網聯汽車,為安全行駛鋪設新一代‘數字軌道’;融合車輛自主上報、路側感知、交通信號及事件等全維度數據獲取模式,為AI大模型訓練打造覆蓋廣泛、場景復雜、種類完備的‘數字發電站’。”
所謂“數字軌道”,是通過智能路側終端與云端算力的深度協同構建的虛擬安全屏障。相較于依賴單車傳感器的傳統模式,該體系整合路側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超視距感知能力與云端算力集群的實時決策能力,使車輛在復雜交通環境中具備全域感知能力。而“數字發電站” 則聚焦數據價值挖掘,通過多源數據融合為AI大模型訓練提供充足“燃料”,有效破解自動駕駛算法泛化能力不足的行業痛點。
2024年試點啟動之初,五部委便明確“架構相同、標準統一、業務互通、安全可靠”的建設要求。如今20個試點城市的實踐證明,這一頂層設計有效避免了“各自為戰”的資源浪費,為后續規模化推廣奠定基礎。
十大場景攻堅:直擊自動駕駛核心安全痛點
十大功能場景的提煉堅持“需求驅動、問題導向”,均源于真實交通難題且經過實地驗證,覆蓋城市道路到特殊場景的安全與效率痛點,形成“感知-決策-執行”閉環,推動自動駕駛從“單車智能”邁入“系統智能”。
1.交通信號燈信息服務。針對惡劣天氣、視線受阻導致的信號燈識別難題,向車輛推送相位、配時等信息,提升行駛安全并優化車速軌跡。
2.交通事件信息預警。交通事故或地質災害突發時,實時發送事件類型、位置及影響范圍,提升車輛響應能力,避免二次事故。
3.協同式弱勢交通參與者避撞。聚焦盲區弱勢參與者,通過協同感知獲取其狀態,實時預警風險,必要時主動制動。
4.協同式自動緊急避撞。針對被遮擋障礙物引發的追尾(當前自動駕駛高頻事故),推送風險信息并觸發自動緊急制動,規避事故。
5.協同式車輛匯入匯出。解決匝道合流時速度差異大、視野受限的問題(當前自動駕駛高頻事故),推送周邊車輛狀態并規劃最優合流軌跡。
6.交通管控信息服務。面對車道變化、臨時封路等場景,發送數字信號支持車道選擇與路徑動態優化,提升通行效率。
7. 特殊車輛信息預警。為救援、作業等特殊車輛發布優先通行提醒,規劃周邊車輛避讓路徑,兼顧效率與安全。
8. 車輛感知信息共享服務。應對惡劣天氣、多車交互等復雜環境,通過多車感知信息共享,提升協同感知能力。
9. 協同式智能泊車引導。針對大型停車場找位難,推送實時車位與地圖信息,實現高效泊車,提升車位利用率。
10.車輛編隊行駛。解決復雜場景下交通參與者博弈、效率低的問題,提供編隊建議,保障安全并提升行駛經濟性。
八大應用落地:場景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
技術攻堅的最終目標是商業化落地。李克強在發言中明確,十大場景已成為智慧公交、無人配送、智慧出行乘用車、城市物流、公路物流、智慧環衛、智能充放電和數據閉環與增值服務等八大應用系統的核心支撐,推動智能交通從“試驗場”走向“生活場”,實現技術到商業價值的轉化。
智慧公交:融合信號燈優先、編隊行駛兩大場景技術,實現公交車輛準點率提升,能耗下降 。目前北京、廣州試點線路日均載客量較傳統公交均有增長。
無人配送:依托交通事件預警、弱勢避撞功能,無人配送車可在復雜城市道路自主穿行。杭州試點中,無人車已實現“社區-商超”全場景配送。
智慧出行乘用車:整合協同式自動緊急避撞、交通信號燈信息服務等場景技術,提升行車安全性與通行效率,優化駕乘體驗。
智慧環衛:結合交通管控信息服務與編隊行駛技術,環衛車可在車流低谷期自動規劃清掃路線,多車協同作業。
城市與公路物流:通過車輛編隊行駛、交通事件預警功能,實現物流車隊“節能降耗、安全高效”運營。
智能充放電:融合交通管控與泊車引導技術,引導車輛前往空閑充電樁,實現“自動尋樁-無感充電-預約離場”。
數據增值服務類應用:數據閉環與增值服務系統通過整合十大場景產生的交通數據,為城市交通規劃、車企算法迭代提供支撐。
三項行動出臺:明確車路云一體化規模化推廣路徑
面對“如何從20城試點走向全國推廣”的行業關切,李克強公布了三大行動計劃,明確車路云一體化規模化推廣路徑,彰顯中國推動產業升級的決心。

第一,成立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平臺公司聯盟。
由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發起的“試點城市平臺公司聯盟”,已吸納20個試點城市的核心企業加入。聯盟將重點推進“統一云控平臺技術架構、制定路側終端接口標準、建立場景測試認證體系”等工作。標準統一是規模化的前提,聯盟將打破城市壁壘,實現“一次建設、全國兼容”。
第二,車路云一體化城市群跨域連片協同。
京津冀、寧錫蘇、杭州-桐鄉-德清、海口-三亞-瓊海四大聯合體已率先啟動跨域協同試點。通過云控平臺互通、道路感知設備互聯、場景數據共享,實現智能網聯車輛“跨城無縫行駛”。
第三,中外車企一致行動。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聯合清華大學,集結15家中外車企、2個示范區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ICT企業。重點推進統一車路云通信協議、開發標準化車載終端、搭建協同測試平臺,統一技術路徑,加速“車路云一體化”功能量產上車。
寫在最后
中國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的成果,不僅攻克了自動駕駛核心安全痛點,更通過“場景攻堅-應用落地-規模推廣”的路徑,為全球智能交通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隨著三大行動的推進,車路云一體化將從試點走向普及,重塑交通系統形態,開啟智慧出行新紀元。